首页

当前位置: 首页 > 遵职要闻 > 正文

走进诗画绥阳 共赴青春之约 ——人文旅游系“知行榛子”社会实践团队活动记录

作者: 摄影: 来源:人文旅游系 点击数: 更新时间:2024-07-20

按照共青团贵州省委2024年“三下乡”社会实践“青春长征”专项活动安排,我院人文旅游系“知行榛子”社会实践团队7月14日至16日在张萌副主任、罗澜副书记的带领下,前往绥阳县开展专项研学活动。

本次活动通过带领学生系统参与绥阳县六大主题研学体验、基层服务、旅游推荐等活动,帮助学生在研学中发挥青年学生的智力优势和专业特长,在实践活动中增长见识、锻炼本领,充分激发广大青年学子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挺膺担当。

一、红色文化、非遗传统文化主题实践教育

走进绥阳烈士陵园,缅怀革命先烈。参观烈士陵园陈列馆、英雄墙、烈士墓,了解革命历史,通过红色文化教育,引导学生秉承革命先烈的意志,坚定理想信念,继续书写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篇章。

走进绥阳诗乡文化陈列馆,深入了解绥阳的诗词文化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。陈列馆中的作品展现了中国诗歌文化发展主脉和绥阳诗歌发展史,结合现代多媒体投影技术,让同学们领略到中华诗词的璀璨华光,更加坚定文化自信。

二、农耕文明主题实践教育

走进省级劳动教育基地---农耕文化博物馆,了解中华五千年农耕文明的起源与发展,传统和现代农业生产方式、农民生活方式、农村风貌和农耕文化,认识了传统农具、学习了农耕知识,感受劳动人民的聪明与智慧。

走进农田,体验传统耕作生活,在田野间挥洒汗水。同学们不仅亲手进行了耕种、浇水等农务劳动,还学习和掌握了许多关于农作物种植、管理的方法和技巧。

通过劳动教育,同学们不仅对农业生产有了更为直观和深刻的认识,同时也深刻体验了劳动的艰辛与快乐,提升了学农知农爱农素养,引导同学们密切关注乡村振兴发展,做有担当、负责任的新时代青年人。

三、地质(洞穴)科普主题实践教育

走进亚洲第一长洞,双河溶洞,了解洞穴知识。同学们亲眼目睹了水与岩石千百年来相互雕琢的壮丽景观,那些千姿百态的岩溶地貌,在微弱的灯光照射下更显神秘与壮丽,大家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而惊叹。通过“理论+实践”的教学形式,完成对学科知识、实践能力、意志品质的提升。

四、体育旅行主题实践教育

组织开展洞穴探险体验,黑暗的洞中,同学们互励前行,携手突破自我,挑战极限,在项目挑战中锻造了同学们坚忍不拔、积极乐观的人生品格,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,在自我突破中促进学生自信心与荣誉感。

五、自然科普主题实践教育

走进宽阔水原始森林自然保护区与大自然亲密接触。同学们来到宽阔水宣教中心,这里汇聚了2400多个物种,“鸽子花”、无柱兰、娃娃鱼、大杜鹃、食用菌、中药材……种类繁多、多姿多彩,令人眼花缭乱。

漫步在宽阔水的公路上,不时记录沿途的风景,一路上领略秀水飞瀑,吮吸天然氧吧,穿越古树林海,听枝叶细语、松鸣涛声,通过本次原始森林自然科普教育,同学们对大自然形成更加深刻的认识,进一步增强生态保护的责任感和使命感。

六、乡愁主题实践教育

同学们走进绥阳县风华镇虹桥社区易地扶贫搬迁综合服务站,为居民们普及红十字会相关救援知识,提升居民应急救护知识水平和自救互救能力。

在社区童伴之家,同学们通过现场教学以及游戏的形式为孩子们普及知识,在与社区孩子们交流中了解他们的生活和学习情况,并鼓励他们勇敢面对困难,努力学习。

通过此次乡村、进社区开展志愿服务,凝聚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精神动力,助力乡村文化振兴,培育爱国爱乡情怀,为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提供青年智慧,让“田野”成为青春的“起跑线”。

返程途中,同学们对此次活动进行了感悟分享:

李红序同学(旅游D231班):此次绥阳“三下乡”是一次意义非凡的实践之旅。从红色文化到地质奇观,从自然科普到农耕体验,再到关爱留守儿童的基层服务,每一项活动都让我对研学的内涵有了更深刻、更广阔的理解,我将从实践中汲取养分,检验知识,增强本领。

张丹同学(学前D227班):在绥阳社会实践的这三天时间,我们收获了独属于诗画绥阳的知识宝藏,感悟了绥阳红色革命历史的深沉,领略了绥阳大自然的奇妙,在劳动实践与洞穴探险中更加懂得了团结与坚持的力量,体验到了实践中的种种挑战收获。暑期“三下乡”社会实践是我们探索、学习和成长的重要途径。通过此次社会实践,也让我认识到作为新时代青年应当担当起时代的重任。

李鑫同学(学前D235班):绥阳之行,让我收获颇丰。我会将这次经历铭记于心,在未来的日子里,继续关注留守儿童等群体,为他们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;同时,也会保持勇于挑战的精神,不断追求进步。



一审 | 孔 宁   张凤顺

二审 | 王永生

三审 | 谈 奕